血瘀(血淤)按照中医的说法是指积血、留血、恶血、蓄血、干血 、死血、败血,血液运行不畅而停滞。广义的血瘀(血淤)泛指由于痰浊、食滞 、瘟疫、暑热、寒湿、情志刺激等因素导致血液流行不畅,或积于脉内,或溢于脉外,或形成血栓,以及性质、成分发生改变者。因瘀血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证候群称为血瘀(血淤)证。
血瘀(血淤)按照现代西医的说法是指在一定外因和内因作用下,致使机体心脏、血管、血液发生组 织学、生理生化、生物物理学上的改变,使血流缓慢或停滞,或血液离开血管产生瘀积,血液由动态变为静态,在病理生理上表现为血液循环障碍和受累组织的损害以及组织细胞炎症 、水肿、变性、糜烂、坏死、硬化、增生等继发性改变,故血瘀(血淤)症应包括血液停积、血流不畅或停滞、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生、发展及其继发变化的全部病理变化过程。
血瘀(血淤)在临床上的类型: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郁滞或停积于脏腑或局部组织之中;
二指血液不循脉道 妄行脉外又未流出之血,即离经之血;
三指污秽之血,为血液成分异常或受感染后所致;
四 指内结为血瘀(血淤),多为血管本身和血液凝固性升高的病变,如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等;
五泛 指由于痰浊、食滞、瘟疫、暑热、寒湿、情志刺激等因素引起脏腑经络出现气滞血瘀的复杂 多样的临床病象而言,如炎症、肿瘤、痈疖疮疡等,甚至还包括精神、神经方面的一些病变 ,如癫痫。
血瘀(血淤)的治疗以活血化瘀为根本,活血化瘀的中药主要有红花、三七,其中以三七活血化瘀的功效最为突出,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人参之王”之称,广泛用于血瘀(血淤)的治疗,著名的云南白药就是用三七做的,顺便列点三七在血液病治疗权威效果的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本草新编》记载:
“三七,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气补血药中则更神。盖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红得此而有安静之休也。”
《玉揪药解》记载:
三七能“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剑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伤,一切新血皆止。”
《本草求真》记载:
“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止痛。殊不知痛因血瘀而疼作,血因敷散而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
《医学衷中西录》记载:
“三七,诸家多言性温,然单服其末数钱,未有觉温者。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血衄要药。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凡用药强止其血者,恒至血瘀经络成血痹虚劳)。兼治: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病下血新红久不愈(宜与鸦胆子并用),肠中腐烂,浸成溃疡。所下之痢色紫腥臭,杂以脂膜,此乃膜烂欲穿(三七能腐化生新,是以治之)。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症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疮,以其末敷伤口,立能血止痛愈。若跌打损伤,内连脏腑经络作疼痛者,敷之可消(当与大黄末等分,醋调敷)。”又云:“凡疮之毒在于骨者,皆可用三七托之外出也。”
1912年版《中国医药大辞典》记载:
“三七功用补血,去瘀损,止血衄,能通能补,功效最良,是方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生吃,去瘀生新,消肿定痛,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伤新的优点;熟服可补益健体。”
以上就是云南三七网收集和整理的关于血瘀(血淤)的形成原因和类型,以及三七对治疗血瘀(血淤)的神奇功效。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注:本文由云南三七网http://www.yn2007.com/收集整理,转载请保持连接和出处,谢谢。